鋁鑄件由于其結構復雜、壁厚差異懸殊、重量大、表面積大等原因,容易產生鑄件表面粗糙、粘砂、夾砂等缺陷。有些行業對鑄件的表面質量、尺寸精度有很高的要求。討論了一種表面光滑、發氣量小、防止鑄造缺陷的鋁合金鑄件涂料,具有重要的實用價值。鑄件表面有一層發黑的氧化膜,并附有一些油污,如脫模劑等,局部還有些毛刺。所以,鑄鋁件需要進行表面處理。采用化學方法對這些鋁制品進行表面化學拋光多次試驗,確定了相關的配方和工藝條件,并投入批量生產。對壓鑄鋁產品進行表面化學拋光,達到了生產要求。
鋁合金鑄鋁具有良好的鑄造性能。因為熔點較低(鋁的熔點為660.23℃,鋁合金的澆注溫度一般在730~750℃左右),鑄鋁件故能普遍采用金屬型及壓力鑄造等鑄造方法,以提高鑄件的內在質量,尺寸精度和表面光潔度以及生產速率。鋁鑄件鋁液凝固過程的持續時間較長,因凝固潛熱大,放流動性好,在重量相同的情況下比鑄鋼和鑄鐵凝固持續時間長,有利于鑄件薄壁、復雜結構。
在鑄造過程中,粘模缺陷給鑄造帶來的危害是:鋁鑄件外觀粘著,輕者表面粗糙,影響外觀粗糙;鑄件表面脫皮、缺肉、拉傷、拉裂,也會造成鑄件的大批量報廢。鑄造鋁件的粘?,F象較多,產生粘模的根本原因如下。
壓鑄合金與模具鋼的親合性。鑄造合金與模具鋼的親和力越大,越容易熔合。壓鑄合金與型壁粘結后,脫模阻力大,脫模時發生拉傷。視覺上鑄造鋁鑄件粘模部分存在表面粗糙、脫皮、缺料等拉模痕跡(注:為了區別于積碳),粘結嚴重時鑄件會被撕裂和損壞。與目視模具型腔表面粘附一層壓鑄合金,顏色呈白色。通過噴注或流動沖擊型壁或型芯的壓鑄合金液,使型壁或型芯溫度升高,合金液與型壁上的模具鋼發生熔融焊合,形成相互粘著。提高合金液溫度、提高噴射速度、提高模具溫度、降低模具硬度,可使鋁合金液與模具鋼的親和力提高,從而使鋁合金熔融、焊合粘附。在壓鑄過程中,將壓鑄合金粘附在鑄件上的模具表面,使型腔表面與鑄件表面擠壓拉扯撕扯,使鑄件表面出現粘模拉傷。
脫模的斜度。沖模斜度較小(或無脫模斜度,或有反脫模斜度)、模具的側面(沖蝕、壓傷、缺損等)、表面粗糙等,鑄件在脫模方向受到阻礙。脫模時,鑄件表面受拉傷,鑄件表面沿開模方向呈線形拉傷痕跡,也就是說,深腔起始端的傷痕較寬而深,而出模的末端傷痕漸小甚至消失,嚴重時會產生整面拉傷。
三、鑄件對模具的包緊力。整體或局部收縮對鑄件的包緊力太大,或者鑄件的尺寸分布不均勻和不正確,此時鑄件就會出現粘結變形、裂紋、斷裂,甚至鑄件粘到動模頂不出來的現象。
閉合薄壁型鑄鋁件的主要特點是尺寸大、壁薄、結構復雜,通常有許多全封閉或半封閉的空腔(腔體)直接鑄造,對內部質量要求較高。鑄件工藝中要注意模具(模、芯盒),需定期檢查,以確定尺寸精度;芯頭高度要準確,定位清晰,尺寸精度要明確;砂芯下到位時,可制作下芯檢查樣板,要有明顯的定位設計;模芯材料滿足下列要求:具有足夠的室溫強度和剛度,能夠抵抗澆注時金屬液流的沖擊力,不斷裂、不變形;起氣速度小,減少鑄件內腔氣孔;殘余強度低、潰散性好,鑄件凝固后,可以較容易地清除型芯。